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指子宫内膜在特定时期(即"种植窗")对胚胎的接受能力。这一时期通常出现在月经周期的第19-23天(或黄体中期),此时子宫内膜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为胚胎着床创造理想环境。
关键特征:
形态学改变:子宫内膜腺体弯曲、间质水肿
分子标记表达:整合素β3、LIF(白血病抑制因子)等生物标志物出现
血管增生:为胚胎提供充足营养
胚胎植入是一个涉及胚胎和母体子宫内膜的复杂过程,良好的子宫内膜状态是成功妊娠的关键。
哪些人群需进行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
① 胚胎移植前的人群
② 反复流产人群
③ 流产术后内膜损伤的评估
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指标会有哪些呢?
子宫内膜厚度
一般认为,正常的子宫内膜种植窗口期厚度约在8~12mm之间比较合适,内膜<7mm时,妊娠机会减小。
子宫内膜类型
A型:三线型内膜。
B型:弱三线型。
C型:均质强回声。
子宫内膜血流指数
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PI和RI越低,说明血管阻力越低,卵巢和子宫血供良好;反之,血管阻力越高,子宫动脉血流减少,供血障碍,这将不利于移植之后的胚胎着床。
子宫内膜容积
<2ml时妊娠机会减少,>5ml时妊娠机会显著大于<5ml的。
在妊娠过程中,胚胎是种子,子宫内膜是土壤。 种子再好,若土壤贫瘠,也难以孕育生命。 那么该如何精准评估子宫内膜状态? 深圳中山妇产医院全国首家生殖免疫实验室,用数字化技术揭开子宫内膜免疫的奥秘,为反复种植失败、复发性流产患者带来新希望!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