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形态学:分泌信号让胚胎优选更精准

2025-08-18

  导语:

  深圳中山妇产医院团队历时多年研究,建立一个完全不接触胚胎本体的非侵入性多蛋白联合临床决策模型,为形态学评分相同的胚胎提供新的、客观的评估方法。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生殖医学领域期刊《Reproductive BioMedicine Online》。

  01背景与意义

  在试管婴儿(IVF)治疗中,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估胚胎发育潜能,选择最具妊娠潜力的胚胎,是提高成功率的核心环节。传统的形态学评估方法依赖对胚胎外观的观察,虽为临床常用工具,但存在一定主观性,难以全面反映胚胎的内在潜力。

  为此,深圳中山妇产医院研究团队将关注点延伸至胚胎在培养过程中的“分泌信号”——囊胚培养液(SBCM)中的胚胎分泌蛋白。在不接触胚胎本体的前提下,对其释放的多种分泌蛋白进行检测,并与形态学信息结合,构建辅助临床决策的评估模型,力求为胚胎优选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撑。

  02研究方法与主要结果

  检测平台与指标筛选

  采用单分子阵列(Single Molecule Array, SIMOA)超敏检测平台,对基于文献及前期研究筛选的20余种候选蛋白进行定量分析,最终确定 IL-8、hCGβ、RANTES作为核心联合指标。

  模型构建与表现

  将三种分泌蛋白与形态学信息联合建模,较单纯形态学评估显示出更高的判别能力与良好的稳定性。

  临床应用价值

  本项目已获得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审批在院内试点应用。在形态学评分相同的胚胎中,该方法可作为辅助选择参考。数据显示,采用该技术辅助选择胚胎时,临床妊娠率有望提升约5个百分点。

  --张宏展 主任医师 (共同第一作者)

  "专家点评"

  “在院内试点中,多蛋白联合评估模型对胚胎发育潜能的判别能力优于单纯形态学评估,并表现出良好的模型稳定性。与PGT相比,该评估方法具有根本性差异,本评估方法为无创的,且评估维度不同——其专注于通过胚胎分泌蛋白与内膜的互动能力预测胚胎发育潜能,而PGT旨在筛查染色体异常或特定单***病,需严格临床指征。我们希望利用科学数据为每一例治疗提供更精准的支持。这项研究只是第一步,我们将继续开展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确保其在不同人群和临床情境下的稳定性与适用性。我深知每一对夫妇的求子之路都不易,这项研究的发表不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提醒我们:科研的初心,永远是为临床服务、为患者造福。”

  03常见问题解答

  提问一:这项技术能否百分百预测妊娠结果?

  不能。它是辅助评估工具,与形态学互补,只是从患者形成的所有胚胎中挑选发育潜力最大的胚胎,但是它不能单独决定临床结局,也不替代医生的综合判断。

  提问二:我是否适合使用这类研究性评估?

  是否适合需结合年龄、病史、胚胎情况及子宫环境等因素综合判断。如果感兴趣,可以咨询您的医生,由医生在充分了解您的情况后给予个性化建议。

  提问三:是否已经全面在临床推广?

  目前本项目已在院内新技术新项目审批通过,需要在规范流程下使用;后续将通过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验证后,再评估更广泛应用的可能性。

  作者与鸣谢:

  陈培林、黄春宇和张宏展为共同第一作者,曾勇、孙青和刁梁辉为共同通讯作者。我院生殖医学中心、临床研究中心、检验中心以及信息中心团队为本项目实施提供了大量支持,项目组感谢所有参与本研究的志愿者。本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深圳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资助。